在台灣速克達市場中,YAMAHA 勁戰系列始終佔有一席之地,自第一代問世以來便以靈活的操控性與運動化定位,受到眾多年輕騎士青睞。隨著CYGNUS X/XR的推出,YAMAHA 針對引擎輸出、制動系統、懸吊調校與騎乘姿勢進行優化。本次我們於小麗寶賽車場實際體驗七代勁戰 CYGNUS X ,從動力表現到騎乘感受,全面剖析它的進化重點。

動力輸出:平順但略顯保守
CYGNUS X 採用 125 c.c. 水冷單缸引擎,最大馬力為 12.2 匹,最大扭力則為 11 牛頓米。與同級對手 SYM JET SL 相比,輸出數據略遜一籌,因此在直線加速或出彎再加速的表現上,確實不算最亮眼。
不過,這樣的動力曲線也帶來另一種優勢。由於輸出較為溫和,騎士在彎中能更早開油,全油門的時機點比對手更快,騎乘節奏因此顯得流暢。若以日常騎乘或山路使用為主,這樣的設定能減少突兀的爆發力,提升操控的可預測性。至於追求更高性能的玩家,則可透過改裝傳動或排氣系統進一步補足。

與六代車型相比,七代勁戰在傳動系統經過重新調校後,整體加速表現有所提升。尤其起步時引擎轉速明顯偏高,讓動力銜接更緊湊。雖然絕對數據並未超越同級對手,但實際駕駛感受,確實比六代更為輕快。

制動系統:全面升級的剎車表現
七代勁戰在制動系統上可說是大幅革新。新款前碟盤尺寸加大,並與 155 c.c. 車型共用相同規格。卡鉗活塞面積加大、總泵放大,同時來令片摩擦係數提升,使整體剎車力道提升達 60%。

根據實測,若要達到相同的制動效果,騎士所需施加的手部力量減輕約 37%。這意味著即便是手勁不足的騎士,也能輕鬆應付緊急剎車需求。不過,力道敏感度相對提高,若操作過於粗暴,容易觸發 ABS,導致拉桿回饋感偏強。因此在使用上,需要更細膩的剎車控制。
這樣的改進,顯然是 YAMAHA 對於過去「剎車力道不足」批評的回應。雖然在專業賽道環境下 ABS 作動頻繁,會影響制動持續性,但對日常使用者來說,這樣的升級無疑大幅提升安全性與實用性。
懸吊調校:前穩定,後偏軟
在小麗寶賽道高速入彎時,七代勁戰的前端表現令人驚艷。搭配強化後的前剎車與前懸吊,車頭穩定性優異,騎士甚至能在帶剎車的情況下入彎,仍保持良好的循跡性。
然而,後懸吊的調校則偏向舒適取向。由於彈簧設定較軟,單人騎乘時在彎中下沈明顯,甚至會磨到排氣管。雖然 。所幸後避震器具備4段預載可調,原廠出廠設定於第二段。若是常態雙載、山路騎乘或賽道使用,建議適度加重預載,不僅能改善下沈過度的問題,還能提升後輪貼地感。相對地,在市區通勤,原廠偏軟的調校則能提供更高舒適性。

輪胎與輪圈配置:誠意十足
原廠配胎選用瑪吉斯 R1N,屬於近似半熱熔等級的產品。實際下賽道後,輪胎能快速進入工作溫度,抓地力表現相當亮眼。這對於一款定位偏日常的速克達來說,確實誠意十足。

此外,前輪圈縮小至 2.5 吋,搭配 110 規格的胎寬,讓胎型更尖,有助於提升過彎靈活性與抓地最佳化。後輪的升溫與抓地同樣表現穩定,整體組合完全能應付彎道激烈騎乘。
騎乘姿勢與外觀設計
在騎乘三角的部分,七代勁戰的坐墊設計稍作調整。與六代相同的長度,但在靠後方才開始上翹,讓騎士可選擇將坐姿稍微往後移,為身材較高大的騎士提供更寬裕的騎乘空間。單人騎乘時,姿勢自然、舒適度佳。

外觀上,七代延續勁戰系列運動化語彙,車身線條更為銳利,頭尾燈造型強調辨識度,整體風格動感鮮明,持續鎖定年輕族群與重視造型的消費者。


車廂可完整放入X15安全帽。
總結:均衡進化,取向更明確
YAMAHA 七代勁戰 125 在動力表現上雖略顯保守,但透過傳動調校帶來更順暢的加速體驗;制動系統的全面升級,補足了前代最常被批評的剎車短板;懸吊設定則從「競技」轉向「舒適」,並透過可調預載滿足不同需求;搭配高規格的原廠輪胎,讓整體騎乘質感更上層樓。
對於追求通勤舒適與偶爾山路、賽道體驗的騎士來說,七代勁戰是一款兼顧日常與運動樂趣的速克達。雖然它在極限性能上仍與部分對手存在差距,但以「全能型選手」的姿態,再次鞏固了 CYGNUS 系列在市場上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