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FORCE 2.0相關資訊在媒體發表會公佈之後,引起了非常巨大的討論。有些人想要了解配備,有些人則想要更深入了解騎乘感受。近日台灣山葉也火速舉辦了媒體試乘會,因此就由實際體驗過後站長和亞亞依序幫各位車友解答吧!
更多試車、新車介紹及特別企劃影片,速至Moto7 Youtube頻道觀賞!
車廂空間
站長與亞亞找來了手邊目前能找到尺寸最大的安全帽——由KYT所製造,並且配備鴨尾的XL尺寸帽款NFR,但很可惜的是基本上無法放入FORCE 2.0的車廂,不過ARAI RX-7X的M號帽體則可輕鬆放入。因此建議配戴尺寸較大的帽體,甚至是有鴨尾設計的安全帽的車友,最好實際到經銷商確認車廂大小是否符合需求。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11.jpg)
配備鴨尾的XL尺寸帽款KYT NFR無法完整放入。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12.jpg)
ARAI RX-7X的M號帽體可以完整放入。
置腳空間
身高約178cm的站長上週在FORCE 2.0發表會跨坐的照片發佈後,立即引發了不少討論——究竟置腳空間大小如何?而這次站長也進行了更嚴謹的實測,得出的結論是10號、10號半的球鞋基本上已經沒有移動空間,同時FORCE 2.0也取消了上一代具備的休息踏板,因此騎士也無法將軀幹往後挪、以更加輕鬆的坐姿進行巡航騎乘。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7.jpg)
10號、10號半的球鞋基本上已經沒有移動空間。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14.jpg)
FORCE 2.0並沒有設計休閒踏板。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10.jpg)
上一代FORCE具備的休息踏板,長途騎乘更舒適。
前側置物空間
前側置物空間則是能夠恰巧容納Moto7團隊此次所攜帶的攝影箱(尺寸約50x43x22cm),但或許體積更大的物體便難以收納了。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15.jpg)
攝影箱尺寸約50x43x22cm。
騎姿概覽
以亞亞160cm左右的身高而言,在坐上FORCE 2.0後,尚有一些移動空間,但178cm左右的站長坐上去時膝蓋便會抵到龍頭,因此最適合FORCE 2.0的騎士身高約為170cm左右。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1.jpg)
160cm騎士乘坐圖。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5.jpg)
170cm騎士乘坐圖。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54.jpg)
178cm騎士乘坐圖。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7.jpg)
站長坐上去時膝蓋幾乎抵到龍頭。
雙腳的著地性以160cm的亞亞而言,在車輛放平時需要微微踮腳約2cm左右,170cm的騎士踮腳的幅度則能進一步降低,但依舊需要將腳跟稍微上翹、以腳掌的部分進行支撐,而178cm的站長則是能夠輕鬆地將雙腳平放著地。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3.jpg)
160cm騎士置腳性。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4.jpg)
170cm騎士置腳性。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8.jpg)
178cm騎士置腳性。
再看到後座腳踏部分,由於FORCE 2.0將位置設計得較為靠前,因此在雙載時後座乘客也須留意位置,否則腳尖很有可能與前座騎士的小腿肚打架!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16.jpg)
後坐腳踏設計較為靠前。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17.jpg)
一不注意就會跟前坐騎士打架啦!
儀表顯示
站長認為在試乘會當時晴天但陽光不強烈的情況下,FORCE 2.0的單色LCD液晶儀表能夠清楚顯示,判讀也相當輕鬆,但在正中午這類陽光極強的環境下是否依舊能保有出色的易讀性,便還需要實際驗證。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18.jpg)
大太陽底下是否還能看清楚儀表,需要再觀察。
雙載空間
亞亞認為後座的乘坐空間稍嫌狹小,能夠前後移動的空間較為不足,同時由於乘客腳踏位置偏前,因此也容易腳痠。但同時坐墊也取消了前代「愈往後便愈高翹」的設計,因此即使是身高低於160cm的乘客也能輕鬆上下車,同時也不容易被左右邊的扶手干涉到肢體。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20.jpg)
後座的乘坐空間稍嫌狹小,能夠前後移動的空間較為不足。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21.jpg)
乘客腳踏位置偏前,因此容易腳痠。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22.jpg)
坐墊取消了前代「愈往後便愈高翹」的設計。
![](https://moto7.net/imgs/211021-force-test-23.jpg)
即使是身高低於160 cm的乘客也能輕鬆上下車,同時也不容易被左右邊的扶手干涉到肢體。
接下來便是針對網友提問的Q&A環節,就和我們一起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