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後對談
現場MOTO7 板主也與車主、車手交流心得,車主與車手原本都還有APRILIA 的V4 車款,車主有一台TUONO V4,車手自己是騎RSV4,因為車輛還在訓車中無法拉轉試出R1M 真正的動力,加上一般山路對於公升級超跑來說,也很難施展開來,這點所有人都是同意的。
在山路上公升級跑車其實很難真正的施展全力。
但在低轉時的反應,車手表示動力曲線與他自己的RSV4 相當接近,對照前一代R1 充沛的低轉動力,我們可以認為新的R1 將十字曲軸引擎調整的更接近V4 跑車。另外車體的重心更低,在騎乘上更有信心掌握住車輛,更重要的是有ERS 的幫助,讓R1M 在山路有上下坡的情況下,能更輕易的平衡車輛前後荷重,強化入彎性能。
而車手蘇信昌本身是屬於硬派車手,不喜歡電控太多的介入,連自己的RSV4 也都是TCS、ABS 全關閉在騎。目前R1M 沒有拿去賽道做比較極限的操駕,還無法直接斷言車上的電控介入情況,但從車輛資訊中顯示SCS 的作動時,車手也有感受道輪胎滑動,但是沒有感受到車輛突然中斷動力輸出的死硬感,整個感覺都相當自然。

蘇信昌是不喜歡太多電子介入的硬派車手,對介入太早、太多的電控都會打槍。
至於車主自己在路上騎乘,行經跳動路面,就明顯感受到TCS 作動情況。當經過坑洞後輪暫時懸空時,就會發現油門雖然沒收,但動力明顯下降。 而新車才一拿到,身為愛車的車主當然也準備好不少部品,除了保護車身的防倒球、Case 護蓋之外,也直接換上Arrow 全段排氣管,少了原廠碩大的觸媒,讓車輛更加輕巧,加上本身低重心,光是牽車就覺得相當輕巧。
感謝車主出借愛車讓我們拍攝。
Case 護蓋使用通過FIM 認可的GB Racing。
打檔桿有預留反打的孔位,不過要自己攻牙。
前防倒球,保護漂亮的鋁合金搖臂和Ohlins 前叉。
後防倒球。
Arrow 全段管,主要為鈦合金,尾段口用碳纖維。
其他花絮照片

騎姿比一比,蘇信昌和MOTO7 板主相比,是上身更低更內傾的騎姿。
R1M 黑銀配色,顯得更沉穩內斂。
阿人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