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顯示 2 / 7

車輛實測

這次GOGORO 安排的路線是由台中市區出發,穿過半個台中市前往心之芳庭,包括市區道路與山路,是一段幾乎可以充份體驗到的車輛性能的路線。在市區,一群GOGORO 穿越在車陣中,不意外的幾乎是路人的焦點。

機車媒體們準備出發「蹂躪」 GOGORO 了。

動力不論綠燈起步還是超車,表現接近現在市面4V 150 車種,完全超越了125cc 級別。在爬坡上山的路上,靠著馬達大扭力的優勢,也能以時速80左右的速度衝刺。電子油門的設計,加上ECU 的設定,讓GOGORO 在騎乘上的動力反應除了隨傳即到的扭力外,不會和汽油車差太多。在低速回轉,可以輕鬆的利用油門的控制來掌握後輪的動力,不會讓人有油門反應與後輪輸出有所差距而難以平衡。

在眾家機車媒體的騎乘之下,有不少車都跑出三位數的表速,這對尾速向來相當吃虧的電動車來說,是相當優秀的性能。

一群GOGORO 待轉也很吸睛。

雖然沒有引擎排氣音,但電動馬達運轉聲,透過車體共震腔發出的高頻音,其實並不小聲,算是一種另類的聲浪。和以往騎乘電動車到達一定速度後,全都是風切聲的感受不大相同。

車架與懸吊大概是這次最讓各家媒體興奮的部份,GOGORO 的動力表現固然出色,完全具有取代現行125車款的實力,但進入帶有高低差坡度的山路時,其懸吊表現完全是另一個層次。

前、後輪幾乎可以說是黏在地上移動,一般來說,高速帶有傾角的情況下,出現坡度突然變緩,這樣類似跳臺情形會讓前輪荷重快速改變,而讓車體不穩。但GOGORO 則依然穩定,這樣的水準表現已經能和性能車款相比,常不自覺的磨到中柱。雖然可以透過拆掉中柱提高傾角,而這樣的安定表現,小編認為已經超越GOGORO 車體傾角,所以拆掉之後就是輪胎不夠用吧。

在過彎時,車體安定感相當高。

另外在不平路面的處理也相當優秀,說是相當於改了O牌懸吊的車也不為過,其中雙載壓過帶下坡又與地面至少有3cm 段差的水溝蓋,前後懸吊都沒觸底,連後座同事也相當意外,比預期會感受到的衝擊小很多。

在動力、車架懸吊的優秀表現之下,制動反而顯得不夠亮眼,煞車手感表現不足。再加上原廠搭配的MAXXIS 複合胎,中央採用低滾阻節能胎的配方,抓地力表現也只是夠用,使得整體減速性能更差。雖然GOGORO 使用的輪胎尺寸是特規式樣,但GOGORO 也有計畫推出不同胎料的輪胎讓消費者使用。另外GOGORO 基本上是一款不希望車主去改裝的車,所以大部份零部件也沒有改裝空間,但制動部份,還有空間加大碟盤與升級至對四卡鉗。

GOGORO 對二卡鉗。

另外全車極少數的缺點就是中柱設計除了吃掉車輛的傾角外,也不夠省力,一台100kg 出頭的GOGORO,要立中柱所花的力氣比現在150車款還大許多,這部份可能會讓一些女性使用者難以使用。再來是坐墊設計其實不大適合雙載,會相當擁擠,比較適合單人騎乘。最後是相當精緻的按鍵,反而不利於戴著皮手套操作,無法靠手指觸感確認是否摸道正確位置,是小小可惜的地方。

按鈕設計相當精緻,但戴手套時操作不易。

我們這次所試乘的車款都不是量產車,而是先行生產組裝的試裝車,但全車組裝品質也處理相當好。唯一一個在騎乘使用會感受到的部份,就是轉動龍頭時會感受到單前叉外管與內管之間沒一起轉動,但被固定連桿固定而一起帶動的遊隙。在現場向原廠人員反應,他們也相當意外,會再研究是否是試裝車的問題,並進行修正。

不知是這個連桿機構,還是龍頭與前懸吊的組裝,有些許游隙。

另外透過車體共震腔放大包括車內喇叭與馬達運轉聲的設計,卻也讓車輛在20km 左右與70km 左右發出另一種共振音。根據現場人員的說明,這是後懸吊連桿產生的聲音,原廠已經找到解決方式,未來量產車不會聽到這樣聲音。

後懸吊連桿機構。

整體而言,GOGORO 很清楚自己想打造的是一款怎樣的電動機車,而他們也真的做出來。如同CES 展發表當時所公開的,這是一台具有簡約外型、同級車優秀運動性的一款電動機車,接下來就是看官方的售價是否是民眾所能接受的了。

特色文章


1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