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Gmotor 111 Track Day除了能夠盡情享受在賽道馳騁的快感外,安全性方面的考量也做得相當充足,吸引許多車主參與賽道日活動。這次站長訪問到駕駛PORSCHE 991.1 GT3RS的車主應哥,讓我們跟隨站長的腳步,一同了解他對於自己車輛下賽道的心路歷程,以及對Gmotor 111 Track Day有怎樣的看法吧!

車主應哥

PORSCHE 991.1 GT3RS車主應哥。

Q1:從什麼時候開始參加賽道日呢?

印象中從2015、2016年開始,其實已經參加蠻多年的時間,大鵬灣那時候就開始跑了。因為北部並沒有很理想的環境,為了安全我也覺得不應該在街上競速,所以就特別到屏東參加。由於距離遙遠那時候大部分都舟車勞頓自己開車往返,或是跟幾個朋友一起合租拖車。

應哥早在2015年便開始參與賽道日。

Q2:從一開始就選擇保時捷991.2 GT3RS嗎?

我最早入手的是BMW Z4,那時覺得自己在事業上終於有了點成就,想要買一台車犒賞自己。不過,那時候購買的Z4還不是頂級的,是20i的車型,比較屬於中階、入門的款式,後來經過朋友輾轉介紹,認識了周先生,並且開始跑大鵬灣。賽道這種活動,跑著跑著就跟很多運動一樣,不只是技術的精進,也為了安全就會開始升級自己的車輛。

最初由BMW Z4開始,一路升級到991.1 GT3RS。

Q3:什麼原因決定更換Z4?

當然就是開始跟不上大家!首先,直線上速度有差,再來車子的調性、重心、極限還是不太一樣。剛開始玩的時候,其實大部分會考慮換車都是因為車子的極限跟不上人。而Z4因為它是屬於街車,並不是針對賽道,也並非頂級車款,包含引擎室也是空蕩蕩的,因此散熱空間還蠻大。印象中那台車以原廠在大鵬灣有做到大概兩分十一、十二左右。

直線速度上的差異,也是讓應哥換車的一大考量。

Q4:選擇BMW是因為喜歡前置後驅特色嗎?

並不全然是,主要是因為那時候我以街車為目標挑選,本想入手M3,但因為M3在台灣賣太好了,在不容易搶到車的情況下,剛好車友手邊有一台M5要脫手,就決定直接先入手M5。就連現在M5還是在家裡服役,平常代步用,是很實開的一台車。

應哥常與車友交流,因緣際會下與車友購入BMW M5,再一路升級至現在的GT3RS。

Q5:後來選擇M2為賽道用車,有特別針對賽道作調整嗎?

M5退役變成日常用車後,剛好正值M2發表,評估了一下均衡性也不錯,便購入了M2在大鵬灣跑了個人單圈,成績與其他M2的車友比起來不算好。調整的部分我都習慣先以全原廠下去跑,但在考慮安全問題後,聽從周先生的建議,直接升級為M3原廠的陶瓷煞車,算是比較大的改動。輪胎則是跟著周哥用CUP 2,在那時候算蠻不錯的,而且當時CUP 2R也還沒出來。

應哥在選擇M2作為賽道用車後,輪胎以及煞車都有升級。

Q6:從M2升級到保時捷的過程為何?

其實我在玩車的過程中,都會與車友之間交流,當時也是一樣的狀況。M2大概開了四年多,從第一代進臺灣就買,所以開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希望能夠再往上升級。當時也是很多新款的保時捷出來,看到一台車友的二手車,價錢剛好也跌到一個相對還負擔的起的狀況,所以就毅然決然入手那時候的991.1 GT3RS。

車輛除了賽道使用外,在山路上也能享受愜意的駕駛樂趣。

秉持著希望再往上提升的想法,與車友購入這款PORSCHE 991.1 GT3RS。

Q7:BMW與保時捷有什麼不一樣?

整體來說,保時捷跟M2比起來,並沒有過於敏感的情形。因為M2過去也有參加過活動、一些甩尾的課程,會比較知道M2的動態要怎麼去抓。不然像我們開興趣的,要把M2開到好可能沒有這麼容易。而保時捷可能是科技的加持,算是跳一個很大的等級,穩定性就好很多。而且BMW算是運動房車,保時捷就真的是為賽道而設計的。不會為了兼顧舒適性而犧牲掉其他部分,越開越發現其實它的安全係數高非常多,因為重心低、輪胎寬,設計上就沒有打算讓你開舒服,但也是因為這樣造就了高速跟過彎的穩定性。所以在駕駛的時候可以比較輕鬆的專注在車輛的操控上。

隨著駕駛經驗增長,應哥也發現保時捷確實有其操駕魅力。

Q8:還有參加過其他活動或賽道日嗎?

大部分是與其他的車友吃吃飯、車聚這樣子的形式,或是自己在山路晨跑。至於賽道日目前沒有特別參與其他的,之前周先生有與其他單位合辦,像是上下午如果是不同場次,我們都能夠下場去跑。但我覺得當時主辦的安排、車輛上場次序、整體的秩序上會比較隨意,所以也伴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相較之下,在周先生111 Track day這邊比較不會,所以後來也沒有打算去參加其他賽道日活動。

除了平常與車友聚會外,應哥目前以111 Track Day為參加賽道日的首要考量。

 

 

 

 

 

 



特色文章


1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