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身為熱血老司機、擁有多台四輪車款的站長,最近開著「愛妾」之一的四代FORD FOCUS ST-Line Lommel參加了福特在麗寶賽道舉辦的FOCUS挑戰賽,更拿下了第二名的佳績。而站長這次便是要和經手過愛車的改裝店家——KC汽車工藝的老闆Jeff,一同與大家分享至今為止究竟四代FOCUS ST-Line有哪些特色,以及站長對自己的愛車做了哪些改裝與調校,在賽前的準備又是怎麼樣的心路歷程,就和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更多試車、新車介紹及特別企劃影片,速至Moto7 Youtube頻道觀賞!

四代ST-Line特色簡介

四代FOCUS ST-Line與先前的3.5代最大的差異,便是將引擎由四缸改為全新的三缸設計,並且活塞衝程更短使拉轉更快,同時低、中轉速域的動力反應也有著長足的進步。變速箱方面,福特在FOCUS 3.5代時便將災情、爭議頻傳的PowerShift變速箱以穩定、傳統的六速手自排取代,但到了四代ST-Line則又更換為SelectShift八速手自排變速箱,藉此以綿密的齒比來提升加速性能。

再看到懸吊方面,四代FOCUS ST-Line分為普通版與Lommel版,而差異便在後輪的懸吊配置——普通版ST-Line的後懸吊採用扭力樑結構,雖說在舒適性表現上相對出色,但無法大幅調整仰角,更完全無法調整束角,這也導致ST-Line的主要客群——較為注重熱血操駕的車主們,近期都以選購搭載了多連桿後懸吊的Lommel版本為主。

較為注重熱血操駕的車主們,近期都以選購搭載了多連桿後懸吊的Lommel版本為主。

ST-Line改裝入門

對於剛入手ST-Line,並且想要從零開始慢慢摸索升級的車主,Jeff建議可從避震器先著手:降低車高後重心便能較穩,同時阻尼能夠帶來更貼近車主需求的路感,而側傾的支撐性也能得到改善。而車輛跑得快自然也得煞得住,因此基本改裝可以先從加大碟盤或升級來令片著手。而對於像站長這樣的重度性能玩家而言,升級多活塞卡鉗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選項!

同時站長為了讓愛車能夠負荷挑戰賽當中的激烈操駕,也向Jeff取經:首先Jeff認為賽道上最重要的課題便是散熱,因此站長的FOCUS ST-Line Lommel上便安裝了機油與變速箱油的冷卻器。而為了讓車輛的動態反應能盡可能地配合麗寶賽道的特性,因此前輪避震器必須選擇具有魚眼的款式,而後輪避震更必須能夠針對仰角、束角進行設定。

而FOCUS挑戰賽規定不能更改車輛的進氣構造,因此Jeff也準備了相應的法寶——KC汽車工藝自家開發的高流量空濾,藉此在符合規定的同時換取更好的進氣效率。同時針對不被比賽規則「束縛」的性能玩家,KC汽車工藝更準備了全套的進氣系統套餐!

而在引擎室裡除了動力相關的部件以外,各類電系零配件的存在感也是相當強烈。站長這次為了盡可能地將車輛偷輕,因此也將原廠電瓶更換為RCE鋰鐵電池,藉此直接減少12公斤的總重,同時更搭配超級電容,讓整體電系的運作更加穩定!

而將電瓶偷輕之後,若是要進一步將車輛輕量化,那麼簧下重量便是注目要點之一:站長採用了以旋壓方式鑄造的ATMOS X鋁圈,四顆輪圈加起來與原廠相比總共少了13公斤的重量,對於必須錙銖計較的簧下重量而言,如此劇烈地減輕對於車輛的各項性能都是相當有感。

車輛的性能有了之後,車手自然也得有辦法好好發揮,因此對於熱血玩家而言賽車桶椅便是不可或缺的改裝品之一:桶椅能夠在車輛承受極大G力時將駕駛牢牢固定,也大幅減少了駕駛肢體的緊繃程度。而Jeff也呼籲改裝桶椅的車友們不要忽略了安全帶方面的變更:配合桶椅選購六點式或四點式安全帶,才能給予自己足夠的安全保障!

站長心得分享

與Jeff談論、分享後,接下來站長便要獨自和大家介紹愛車上的各項改裝細節,以及在參賽前的調教心路歷程啦!

首先站長在更早之前便發現愛車ST-Line在麗寶賽道上操駕時,若是機油按照原廠建議的號數、添加量進行添加的話,很可能在晃動過大時導致機油幫浦吃不到油、壓力不足,進而導致車輛為了安全而自動限縮動力的窘境。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站長最後選用了LIQUI MOLY的5W30機油——高溫號數不比原廠超過10,藉此兼顧足夠的流動性與高溫耐久度,同時機油的添加量也比原廠建議更多300 c.c.,這樣一來機油幫浦便能隨時能吃到足量的機油了!

接下來站長要和大家分享詳細的底盤設定:首先站長在制動部分使用了PLAYGROUND的對六卡鉗,而碟盤尺寸則為可以配合18吋輪圈的356 mm。同時PLAYGROUND出品的碟盤表面硬度高達FC-30,因此站長能夠在上場參賽時選用PLAYGROUND的頂級賽車用來令片,日常代步、跑山時也能選用安靜、效率艱鉅的第二等級來令片。

而輪圈部分便是採用了先前提過的ATMOS X輕量旋壓鑄造鋁圈——不僅減少13公斤的簧下重量,同時在旋轉時的轉動慣量也大幅減少,因此站長實際體驗之後也明顯感受到加速更為輕快,懸吊也作動得更為自然、靈敏。

懸吊方面,站長使用BC RACING提供的前後避震器;前避震屬於魚眼上座可調,藉此在設定時能夠有更多調整角度的空間。站長在今年8月~10月這段期間都曾經到專業店家「制動 改」進行調校,BC RACING原廠提供的配置能夠做到約2.75度的Camber角,但在實地測試後站長認為仍有不足,因此又進行了前避震器下支點的加工,將Camber角提升至接近4度。而在考量到麗寶賽道右彎居多的配置,以及輪胎磨耗、溫度平衡後,站長決定將右側車輪的Camber角,設定為左側車輪Camber角少0.5度。

除了Camber角之外,懸吊設定的另一個重點便是Toe角。站長在測試初期都是採用微幅Toe in的設定,後來也嘗試過Toe out的角度設定,但卻發現雖然進彎初期的車輛動態更加順暢了,但對於輪胎的負擔也更大,不利長期抗戰,因此最後在比賽中使用的Toe角設定則為0度。

接下來看到後避震:由於ST-Line Lommel版採用多連桿結構,因此在Camber角的調整方面便相當自由,但站長也發現原廠設定的右側Camber角大於左側,因此便以仰角調整器來重新平衡左右側的角度,並且在最終上場比賽時採用兩側均為2.5度的設定。

由於站長習慣以延後煞車、後輪輕微滑動的方式來入彎與提升整體彎速,因此除了Camber角的設定以外,為了讓車輛在快速換向時能夠保持穩定,因此站長在車輛後半部也安裝了HARDRACE的防傾桿,但前側的防傾桿基於測試時間不足便暫時不考慮。

為了應付賽道上的激烈操駕,煞車油與油管自然也得承受極高的溫度,因此站長也選用了相當耐熱的煞車油,並且將煞車油管從原廠的橡膠材質更換為不鏽鋼,藉此減少油管受熱膨脹導致腳感變化的風險。



特色文章


1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