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叉與倒叉的特點
- 正叉:結構相對簡單、保養拆解較容易、造價低廉。
- 倒叉:剛性較強、簧下重量較輕利於車輛操控。
倒立式前叉
在九零年代,量產車上開始大量出現另一種型式的前叉,標榜著更高的整體剛性、更靈敏的懸吊反應,外型卻和原本的前叉極相似。只是,新型的前叉是倒過來放置,也稱為倒立式前叉(upside down fork)。九零年代末期之後,倒立式前叉逐漸成為性能車款的主要配備,如今,不論是仿賽車、超級跑車或是性能街車,大多都採用了倒立式前叉作為前懸吊系統。
在正立式前叉上,內管的直徑是設計的重點,如SUZUKI GSX1400上,為了應付壯碩的車重,及高速巡航所需的剛性,曾經出現直徑46mm 的巨型內管。在正立式前叉的設計上,要增加剛性,便必須暴增內管的直徑,增加懸吊本身所負擔的重量。當從正立式前叉進化至倒立式前叉時,若所需要的剛性相同,那麼內管的直徑便可以縮減,這便是倒立式前叉相對優勢。
剛性增加
剛性增加一直是倒立式前叉的賣點之一,在相同的內管直徑設計之下,倒立式前叉可以比傳統的正立式前叉增加剛性。所以在同樣的剛性需求之下,倒立式前叉的內管直徑可以較小,整體的前懸吊重量也可能來的更輕。而輪胎受到地面傳來的各方向力量,都會忠實地傳遞至前叉上,好比做槓桿原理,以前叉三角台為支點,越接近支點的地方,所受的力矩便會越大,因此將較粗的外管放置於靠近三角台,使其有更好的剛性表現。
降低簧下質量
簧下質量便是懸吊系統中彈簧以下的質量。在倒立式前叉中,內管被設計到整體前叉的下方,除了內管本身直徑可以較小,相對於較為粗大的外管,質量也被視為較輕,而降低簧下質量在實際測試中,車輛搭載倒立式前叉的確能給予更靈敏的前懸吊反應,這也就是多數強調性能車款多半使用倒立式前叉的原因!
透過上述的解說,相信大家對於前懸吊系統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其實前懸吊除了有潛望式的正叉與倒叉外,還有HOSSACK、DUOLEVER、TELELEVER、TESI、RADD 等系統,而這些前懸吊系統皆各有翹楚,想知道動靜之間懸吊的奧秘嗎?請持續鎖定MOTO7 專業報導!
動靜之間:懸吊的奧秘
動靜之間:四個你一定要懂的懸吊名詞
動靜之間:你從未看過的異種懸吊!
動靜之間:懸吊的9大疑難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