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顯示 3 / 4

外型

緊緻與動感是2017 CBR1000RR SP 最佳的寫照,盡可能減少整流罩比例,透過外露的引擎強調機械美感,同時以斜切線表現出速度動感。前整流罩縮小24mm 寬度,但透過整流罩的曲面設計,大燈正面的角度與側邊導流通道,構成完美的整流效果,以標準騎姿趴車時,氣流會均勻的分佈在騎士的雙肩、背部與側面。

CBR1000RR SP 外觀設計圖

CBR1000RR SP 外觀設計圖

CBR1000RR SP 外型設計概要

CBR1000RR SP 外型設計概要。

由於新的整流罩更小,HONDA 還設計了蓋板來擋住車架上的孔洞。

由於新的整流罩更小,HONDA 還設計了蓋板來擋住車架上的孔洞。

車頭縮小22mm,但仍保有良好整流效果。

車頭縮小24mm,但仍保有良好整流效果。

車頭兩側設有導流口,讓氣流引導至最佳位置,不因縮小的車頭影響到騎士

車頭兩側設有導流口,讓氣流引導至最佳位置,不因縮小的車頭影響到騎士

正側面可以發現車頭連同大燈成一個完美的破風造型,與600RR 同樣精算過更低風阻的設計。

正側面可以發現車頭連同大燈成一個完美的破風造型,與600RR 同樣精算過更低風阻的設計。

超緊致的車體設計

超緊致的車體設計

縮短18mm 的側整流罩,水冷撞風散熱的整流效果也特別設計過,讓熱風會從騎士的雙腳外側通過,不會直吹騎士。而膝蓋挾持的位置則縮小15mm,搭配油箱罩更利於騎士進行穩定自己,更運動的操控車輛。

熱空氣不會直接吹往騎士的雙腿。

熱空氣不會直接吹往騎士的雙腿。

左邊為舊款,右邊為新款

左邊為舊款,右邊為新款,可以明顯看到油箱挾持處縮的更小,車尾比起以往更有張力。

相較前一代,更短但也更有型的車尾設計。

相較前一代,更短但也更有型的車尾設計。

所有的燈組採用LED 來達到輕量化,LED 大燈採兩側同時提供遠近燈的設計,電瓶也換為能減輕1kg 並提供穩定電力輸出的鋰離子電池。全車採用紅白藍的HRC 三色配色,以此配色向HONDA 長年的賽車歷史致敬。

全車LED 燈組。

全車LED 燈組。

車頭兩側設有導流口,讓氣流引導至最佳位置,不因縮小的車頭影響到騎士

LED 大燈組。

LED 尾燈,這也可以看出車尾使用雙層板件設計來增加立體感。

LED 尾燈,這也可以看出車尾使用雙層板件設計來增加立體感。

紀念RR 25週年

紀念RR 25週年。

以HRC 配色向HONDA 的賽車歷史致敬。

以HRC 配色向HONDA 的賽車歷史致敬。

引擎

在HONDA 工程師仔細分析調整之下,讓引擎輸出再向上提前8kW 並輕量化2kg,最大馬力為141kW @ 13,000rpm 以及116Nm @ 11,000rpm 最大扭力。缸徑與衝程調整為76 x 55.1mm,壓縮比從12.3:1 增加為13:1,因此包括曲軸、汽門與變速都採更高規格的材料設計。

比起舊款,引擎在中低轉速與高轉速動力都獲得提升

比起舊款,引擎在低轉速與高轉速動力都獲得提升。

活塞採用最佳化的活塞壁厚度和新的頂座設計,提高壓縮比,同時活塞環槽的表面加工也做了修改,以提高密封性能和效率。汽門升程和凸輪正時進行調整,以符合更高的轉速和更大的引擎性能。

活塞重新設計

活塞重新設計。

汽門升程增加

汽門升程增加。

在提高引擎出力的同時,引擎輕量化也是SP 的強化重點,工程師將引擎零件全部一一檢視,看看是否有什麼地方能夠做的更輕,在如此吹毛求疵之下,首先是重新設計的鋁合金離合器外蓋以及使用鎂合金的缸頭蓋,引擎螺絲以及水管道、水管長度縮短。新的冷卻器也比起舊款寬度縮短30mm,因此減輕100g 重量(包括減少30cc冷卻水),但透過更高密度的散熱片達到同樣的散熱效果,還能讓車體設計更緊緻。

將引擎重新檢視。

將引擎重新檢視。

引擎外蓋都充新設計追求輕量

引擎外蓋都重新設計追求輕量。

水冷排雖然更載,但透過高密度設計,達到同樣散熱效果。

水冷排雖然更窄,但透過高密度設計,達到同樣散熱效果。

新的輔助滑動離合器也重新設計,採用單片式壓鑄的離合器壓板與離合器鼓,並透過槓桿降低負荷。滑動機構與以前一樣,但將原本的鋼凸輪改為鋁凸輪,藉此減輕重量,同時也讓加速與減速時,凸輪間的間隙最佳化,獲得更好的換檔感受,而六檔變速齒輪,也都進一步縮小以減輕重量。

輔助滑動離合器機構圖。

輔助滑動離合器機構圖。

排氣管換上不規則斷面鈦合金排氣管,能減少2.8kg 的重量,並讓重心更集中在車體中心。內部透過多管路與排氣閥門設計,營造出完美的排氣聲浪。

鈦合金排氣管。

鈦合金排氣管。

排氣回壓機構。

排氣回壓機構。

CBR1000RR SP2 又有什麼不同,請看下一頁…

特色文章

1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