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型
緊緻與動感是2017 CBR1000RR SP 最佳的寫照,盡可能減少整流罩比例,透過外露的引擎強調機械美感,同時以斜切線表現出速度動感。前整流罩縮小24mm 寬度,但透過整流罩的曲面設計,大燈正面的角度與側邊導流通道,構成完美的整流效果,以標準騎姿趴車時,氣流會均勻的分佈在騎士的雙肩、背部與側面。

CBR1000RR SP 外觀設計圖

CBR1000RR SP 外型設計概要。

由於新的整流罩更小,HONDA 還設計了蓋板來擋住車架上的孔洞。

車頭縮小24mm,但仍保有良好整流效果。

車頭兩側設有導流口,讓氣流引導至最佳位置,不因縮小的車頭影響到騎士

正側面可以發現車頭連同大燈成一個完美的破風造型,與600RR 同樣精算過更低風阻的設計。

超緊致的車體設計
縮短18mm 的側整流罩,水冷撞風散熱的整流效果也特別設計過,讓熱風會從騎士的雙腳外側通過,不會直吹騎士。而膝蓋挾持的位置則縮小15mm,搭配油箱罩更利於騎士進行穩定自己,更運動的操控車輛。

熱空氣不會直接吹往騎士的雙腿。

左邊為舊款,右邊為新款,可以明顯看到油箱挾持處縮的更小,車尾比起以往更有張力。

相較前一代,更短但也更有型的車尾設計。
所有的燈組採用LED 來達到輕量化,LED 大燈採兩側同時提供遠近燈的設計,電瓶也換為能減輕1kg 並提供穩定電力輸出的鋰離子電池。全車採用紅白藍的HRC 三色配色,以此配色向HONDA 長年的賽車歷史致敬。

全車LED 燈組。

LED 大燈組。

LED 尾燈,這也可以看出車尾使用雙層板件設計來增加立體感。

紀念RR 25週年。

以HRC 配色向HONDA 的賽車歷史致敬。
引擎
在HONDA 工程師仔細分析調整之下,讓引擎輸出再向上提前8kW 並輕量化2kg,最大馬力為141kW @ 13,000rpm 以及116Nm @ 11,000rpm 最大扭力。缸徑與衝程調整為76 x 55.1mm,壓縮比從12.3:1 增加為13:1,因此包括曲軸、汽門與變速都採更高規格的材料設計。

比起舊款,引擎在低轉速與高轉速動力都獲得提升。
活塞採用最佳化的活塞壁厚度和新的頂座設計,提高壓縮比,同時活塞環槽的表面加工也做了修改,以提高密封性能和效率。汽門升程和凸輪正時進行調整,以符合更高的轉速和更大的引擎性能。

活塞重新設計。

汽門升程增加。
在提高引擎出力的同時,引擎輕量化也是SP 的強化重點,工程師將引擎零件全部一一檢視,看看是否有什麼地方能夠做的更輕,在如此吹毛求疵之下,首先是重新設計的鋁合金離合器外蓋以及使用鎂合金的缸頭蓋,引擎螺絲以及水管道、水管長度縮短。新的冷卻器也比起舊款寬度縮短30mm,因此減輕100g 重量(包括減少30cc冷卻水),但透過更高密度的散熱片達到同樣的散熱效果,還能讓車體設計更緊緻。

將引擎重新檢視。

引擎外蓋都重新設計追求輕量。

水冷排雖然更窄,但透過高密度設計,達到同樣散熱效果。
新的輔助滑動離合器也重新設計,採用單片式壓鑄的離合器壓板與離合器鼓,並透過槓桿降低負荷。滑動機構與以前一樣,但將原本的鋼凸輪改為鋁凸輪,藉此減輕重量,同時也讓加速與減速時,凸輪間的間隙最佳化,獲得更好的換檔感受,而六檔變速齒輪,也都進一步縮小以減輕重量。

輔助滑動離合器機構圖。
排氣管換上不規則斷面鈦合金排氣管,能減少2.8kg 的重量,並讓重心更集中在車體中心。內部透過多管路與排氣閥門設計,營造出完美的排氣聲浪。

鈦合金排氣管。

排氣回壓機構。
CBR1000RR SP2 又有什麼不同,請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