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顯示 4 / 5

M1 型式加壓進氣設計
大量空氣經由隱藏式LED 大燈中間的大口徑進氣口導入,穿過龍頭進入10.5升的集氣室,以塑料與玻纖製成的輕量高效率Ram Air 管路,是和現行MotoGP 廠車M1 是相同的設計。

針對賽道開發的懸吊系統
YAMAHA 與KYB 共同開發的全可調前後懸吊系統,前叉為採用43mm 倒立式前叉,作動行程為120mm,並使用25mm 前輪軸心,在重煞車之下能有更好的路感與阻尼感。後搖臂經過計算,搭配Motocross 多連桿,可以強化後輪到地面的動力輸出反應,確定利用引擎的動力。另外後齒、搖臂軸的相對位置以及搖臂長度也特別設計過,能提供穩定的加速過程,並能精確的處理制動與轉向動作。

KYB 前叉,看起來與H2R 上使用的相當類似。

後懸吊,壓縮阻尼是高低速可調設計。

ABS 與Unified Brake System(聯合制動系統)
這是YAMAHA 首度在Super Sport 車型上搭載ABS 以及YAMAHA 自家的聯合制動系統(UBS),在使用前煞車時會在主動加入適當的後煞車,然而當使用者同時使用前後煞車時,UBS 也會自動平衡兩者的制動力。而介入的前提都是透過車輛內搭載的6 軸慣性測量元件(IMU),當車輛有傾角時,後煞車便不會自動作動,確保使用者能依自己的習慣利用後煞車來進行彎道的修正。

原廠搭配ABS。

收在副車架內的ABS 控制單元,看起來並不小。

鑄造鎂合金輪框
2015 R1 為追求輕量化,成為首款日系量產跑車搭載鎂合金輪框車款。採用十爪星形設計的鎂合金框,比標準鋁合金框輕了900克。前輪比前代R1 輕了530克,提高4% 的操控穩定性,後輪輕了340克,成功減少11% 的後輪慣性,獲得更好的操控性。

賽車設計的油箱
來自M1 的賽車設計油箱,強化雙腿固定身體的曲面,讓騎士能更輕鬆的貼近車體,強化人車一體,更利於重煞車與切入彎道。

煞車系統
2015 R1 搭配320mm 前雙碟與新設計的一體式輻射卡鉗,並標配金屬油管。前煞車拉桿一改以往R1 的配備,採用全新的設計,能提供騎士更好更線性的手感。

前煞車為新設計的雙子星卡鉗。

R1 一改以往YAMAHA 使用的Brembo 直推,看外型是Nissin 直推。

M1 外型車頭與全LED 燈組
類似M1 的車頭外型是經過YAMAHA 風洞實驗下的結果,能夠減少8% 的風阻。同時為了減輕車重,採用LED 大燈與定位燈,徹底實現輕量化。藏在整流罩兩側的大燈,比一般仿賽大燈更低,並巧妙的隱藏在整流罩內,並未點燈的時候,幾乎不會發現那是大燈,成功的保留其工廠賽車般的外型。

隱藏式車頭燈設計。

電控系統

所有車手都在追求車輛的全面掌控,唯一全面掌控,才能創造出最快的單圈。2015 YZF-R1 搭載量產車中最先進的電子控制系統,以全面電子化的配備,做為最新世代的跑車登場。

6 軸慣性測量元件(6 axis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
這是市售車首度搭載IMU(同期發表的DUCATI 1299 也有),成為全車電控系統的重要核心,IMU 能夠監測車輛全面的動態資訊,回傳給ECU 運算。IMU 包括三個陀螺儀提供俯仰、翻滾與轉向等三軸資訊,三個G 值感應器提供前後、上下、左右的加速度。透過每秒125次的運算,能得知R1 包括傾角、滑動與俯衝速度。數據透過CAN 傳送到ECU,藉此做為各項電控設備介入程度的判斷。

6 軸慣性側量元件。

IMU 可以說是R1 電控的核心系統,根據IMU 的資訊ECU 能夠在不同傾角、動態下,透過改變點火與噴油,達成完美的介入控制,包括MotoGP 中所使用的後輪滑動控制系統(Slide Control System;SCS)以及循跡控制系統(Traction Control System;TCS)都是在IMU 的搭配下完美作動。

傾角感應式循跡系統TCS
一般的TCS 透過前後輪的輪速感應器,對照ECU 資訊來判斷後輪打滑程度而決定是否介入,一但發現後輪失去牽引力,便會修正油門開度與點火正時。2015 R1 藉由IMU 取得更多的車體動態資訊,讓TCS 能自動根據車輛傾角,強化判斷的精準度。車輛在直行以及不同傾角下,其輪胎的抓地力極限都不相同,加入IMU 的資訊後,車輛有傾角時會自動增加TCS 等級,反之則降低,便能達成從彎中到直立一氣呵成的全力加速。

滑動控制系統(Slide Control System;SCS)
YAMAHA 在MotoGP 上使用的專利技術,搭配IMU 也下放至全新的R1。SCS 透過IMU 訊號,搭配TCS 一同做用,控制後輪的左右滑動範圍。這種高等級的電控系統,也增加了車手在場上的騎乘樂趣。

在TCS 與SCS 之下,可以放心在彎中全開加速。

車頭抬升控制系統(Front LIFt control system;LIF) 
搭配IMU,LIF 也能輕鬆達成,能確保R1 在不需要的時候抑制前輪,獲得最好的加速性能。

彈射起步控制系統(Launch Control System;LCS) 
提供車輛快速、滑順的加速,啟動時會限制引擎轉速在10,000rpm 以下,並透過LIF 與TCS,讓騎士能專注於加速時的操控與路況掌握。

LIF 與LCS,能抑制車頭抬昇情況。

快排系統(Quick Shift System;QSS)
都有了TCS、SCS、LIF 與LCS 等先進電控,當然YZF-R1 原廠也標配QSS,讓騎士在賽道日或比賽時減少換檔的損耗。換檔瞬間透過訊號傳送到ECU,進行點火切斷,讓變速齒輪進行變速。

電子快排。

各種電控介入作用的時間點可以參考下圖,從1起跑,2加速,3減速入彎一路到出彎,能更充分的了解各種電控的實際作用,其中ERS 為R1M 所搭配的半主動式電子懸吊,細節可參考:2015 YZF-R1M

通訊控制單元(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CCU)與GPS 此為YZF-R1M 的標準配備,在YZF-R1 上做為選配,相關介紹可參考2015 YZF-R1M

動力模式(PWR)
動力模式來自原本YAMAHA D-Mode 的進化,能提供騎士包括賽道使用在內四種不同的動力模式。

模式選擇在左把手。

YAMAHA 騎乘控制系統(Yamaha Ride Control system;YRC) 
YRC 是車輛電控的快速操控介面,提供四種分組,可讓騎士快速選擇。同時騎士也能自行設定各分組的細項電控設定,之後便能快速選擇自己常用的設定。

右把手的滾輪可以快速切換選單。

YRC 設定畫面。

TFT 全彩LCD 儀表
面對新R1 大量的電控資訊,YAMAHA 選擇以大面積全彩LCD 做為儀表,寬109mm 的大面積畫面,能清楚顯示各種資訊。為了清楚顯示,使用非常小的畫素,同時儀表有街道與賽道兩種顯示方式。此外,底色也可選擇白底或黑低,並搭配光感應控制,會自動根據現場環境光做亮度調節。

街道模式時會顯示檔位,轉速以不同顏色顯示讓人立刻可以辨認現在轉速,除此之外還包括里程、實時油耗、平均油耗、燃油使用量等,最上和最下方的燈號則是包括TCS、SCS 等功能的啟用狀況以及動力模式。

街道模式黑色背光。

賽道模式下,會顯示單圈時間、圈數和碼表等實用功能,檔位會以一個更顯眼的方式顯示在右邊,而轉速只顯示8,000rpm 以上的數據直到紅線。同時為了進行賽後分析,儀表也會紀錄每一圈的資訊,讓騎士可以進行賽後分析。

賽道模式白色背光。

特色文章

1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