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如題,但相信有些讀者看不懂,這邏輯就是~既然福特原廠每出售一輛售價僅約4萬~5.2萬美金的Mustang Mach-E純電SUV,就會虧損高達「10萬美金」那還玩個ㄆㄧˋ啊?為何還要繼續賣?又為何要訂這個價?不能賣貴一點嗎?看樣子需要翻譯翻譯。其實我不喜歡這樣的標題,因為這有誤導的嫌疑,但汽車原廠在陳述相關事實之當下總是喜歡聳動的字眼,好博得消費者的同情。

轉載自:CARLINK鏈車網
原文:電動車「賣一賠二」誇大其詞?Ford Mustang Mach-E每賣一輛就慘賠10萬美金「情緒勒索」!
撰文:蔡文馨

在翻譯之前先來看看Mustang Mach-E的銷售成績。首先福特電動車系(即福特內部的Model e部門)於2024年第一季銷售量激增86%接近翻倍,但這有什麼好慶祝的嗎?答案當然是「並不想」而且絕對是令人想要流眼淚!因為Mustang Mach-E於今年第一季於北美地區僅售出弱弱的9,589輛而已,相對於競品TESLA Model Y同期銷售10.9萬輛之差距,大概有11倍之遙!

如欲探究「Mustang Mach-E為何是賠錢貨」結論當然是第一點:Mustang Mach-E成本偏高,第二點:Mustang Mach-E全球銷售量太糟!可預期Mustang Mach-E日後銷售量應該會越來越好,畢竟此車真的有侵蝕到Model Y的市場,隨著銷量的增加,距離轉虧為贏的獲利槓桿點或許會越來越近,然而此一距離可能比想像中遙遠,只因車廠在推動電動車之初過於一廂情願。

現階段Mustang Mach-E「每賣出一輛就會賠掉美金十萬」的意義,其實就是:計算新車研發與製造總成本,如果Mustang Mach-E季銷售量僅有區區的一萬、二萬輛的話,那麼Mustang Mach-E新車售價應該要訂在「14萬~15萬美金」這麼高才有獲利的可能性,才能持續累積足夠的資金繼續研發下一輛全新電動車型,但是「15萬美金的純電野馬」絕對是天大的笑話!事實就是Mustang Mach-E的建議售價最多最多就只能和TESLA Model Y平起平坐而已,否則一定賣不出去。簡言之,照目前Mustang Mach-E的銷售慘狀,福特不可能繼續研發後續純電車款。

畢竟現階段的電動車仍處於起步階段,研發與製造成本都不便宜,如果未能拿下「銷售排行榜前10名」這樣的銷售佳績,基本上都很難逃過「賠錢貨」的命運,差別只是賠多賠少而已。為何Fisker明明都將Ocean這輛純電SUV順利量產並市售,但依然逃不過「年底前宣告破產、看不到2025的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換句話說,如不計算自嗨的中國市場,目前正在銷售中且不至於賠錢的電動車,大概只有TESLA Model Y和Model 3二台,其它9成的電動車仍處於持續燒錢與賠錢的慘狀。

為何福特並沒有因為Mustang Mach-E之慘賠而動搖國本宣告財務危機?事實上2024年第一季福特汽車之財報依然獲利,原來光是福特F系列皮卡北美第一季銷售量就達到約15.3萬輛,因此「挖東牆捕西牆」並不是問題,但福特原廠並沒有坐視或放任Model e部門持續虧損,目前正在消減電池等零組件之供應商訂單,並放慢了電動車生產與研發的腳步,但好家在並沒有出現像Tesla那樣冷血裁員的瘋狂舉動。

正因Mustang Mach-E以及F-150 Lightning純電皮卡出師不利的關係,加上福特並不善於研發經濟型的純電小車搶攻低端與歐洲市場,還有TESLA近年來的強勢包裝,已先將北美純電動車市場吃乾抹淨只剩渣渣!包括TESLA早已提前部屬北美最強快充網,福特的Model e部門正處於酷寒嚴冬急凍狀態絕非意外。意思就是每一位搶著喊「特斯拉殺手」的純電車款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不如避開這個主戰場還比較好發展。因此福特原廠不得不表態「暫停2030年歐洲陣線全電動化」的展望,看樣子,福特當務之急乃是強化Hybrid與PHEV動力。

事實上Mustang Mach-E於今年第一季銷售量明顯提升是有重大原因的,那就是Mustang Mach-E入門車款從4.2995萬美金降價至3.9895萬美金、頂規車款從5.9995萬美金降價至5.2395萬美金,若非如此,Mustang Mach-E不可能於今年第一季創下近萬輛的銷售成績。然而這種降價求售的促銷策略,對於福特Model e部門而言無疑就是斧底抽薪之計,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掩蓋不了越補越大洞的事實。

事實上搞電動車搞到懷疑人生的汽車品牌與集團還不只福特,Stellantis集團也表示;如果消費者仍有購買燃油動力車款的意願,傳統油車之研發與生產計畫不會停止。這豈不是廢話嗎?意思不就等同於「屆時不一定要全電動化」預留後門與後路不是嗎?

至於MERCEDES-BENZ也表示2025年新能源車款銷售佔比將達到50%的目標「不可能實現」!此乃賓士於2021年7月所公布的銷售評估與預測,此時套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顯然剛好,已知的2023年MERCEDES-BENZ新能源車款之銷售佔比僅有19.7%,未知的2024年預期只能達到19~21%「小幅成長」而已,距離2025年達到50%之目標差距非常遙遠,目前賓士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僅超越AUDI、仍落後於BMW,而且落後不少。看樣子,賓士應該先想想如何取得豪華品牌電動車龍頭寶座再說!

此時不得不佩服TOYOTA集團,證明先前豐田章男吹捧油電動力並唱衰電動車發展絕對不是在發抱怨文或是帶風向,順便掩蓋TOYOTA沒有什麼電動車可賣的真實情景,好平息投資者與股東會的壓力與抨擊。但事實上TOYOTA乃是最致力於電池科技發展的汽車集團之一,正因如此TOYOTA深知目前的電池效能、安全、容量、成本、產能等諸多限制,根本不足以支撐汽車市場之半面江山,連1/3都有問題!若要談「電池革命」少說還要十年光景,才能達到商業運轉規模開始起義,預期就是2035年之後,目前開始全力衝刺電動車研發與製造太早太天真,結果真的都被豐田章男給說中,美國電動車市場開始泡沫,目前北美最夯的車款就是油電動力!

其實想也知道,大概要像台彎這種蕞爾小島比較適合發展電動車,即便美國快速充電網路再密集個一倍,實際上各快充站之間的距離還是很遙遠,更遑論冬季漫長的排隊與充電時間,現階段的電動車在北美真的就只適合在家充電、在市區逛街而已,怎麼想都覺得發展不起來,許多添購電動車的北美消費者都後悔了,美國車廠先前顯然就是「自我感覺良好」太過浪漫與樂觀…



 

特色文章

1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