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顯示 2 / 2



第五名:廣設區間測速(11.5%)

區間測速的目的是為了減少一般定點式測速照相機前急減速而造成的追撞,雖然在減少超速違規及車禍上似乎起了不錯的功效,但取而代之的卻是造成後方車流嚴重回堵,以萬里隧道區間測速為例,在執行區間測速的第一個月就開出2140張罰單,952公尺的隧道只要行駛低於57.3秒就會開罰,因此車友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荷包大失血,限速只有五十更讓隧道內部近乎蠕行,或許培養交通觀念才是正確減少車禍的方法,而非一味地廣設區間測速造成塞車。

區間測速有別於一般定點測速,是透過測量區間平均速率來開罰。

【延伸閱讀】
小心你的荷包!3路段9月新實施,8路段已在規劃中,全台區間測速路段總整理

第六名:矛盾的改裝法規及不專業的檢測人員(10.1%)

「可以買,不能裝」是不少車友在改裝部品到手後才發現的狀況,就算跨過重重障礙、通過了各項檢驗後拿到合格貼紙,貼上排氣管後不被稽查人員認可的情形也屢見不鮮,更不用說三天兩頭就能看到缺乏經驗的檢測人員為了測試噪音,原地拉轉把水箱催爆的新聞,或者是將原廠管誤認為改裝管而開單,驗車的標準也幾乎是自由心證,沒有統一的標準。在政府對於改裝產業持反對意見的環境下,台灣能夠成為速克達改裝王國真的是奇蹟中的奇蹟。

檢測人員因不熟悉車輛,而將原廠管認定為改裝管開單的鬧劇也時有所聞。



【延伸閱讀】
排氣管認證將採廠商送測、個人檢驗雙軌並行
噪音檢驗合格車輛法規、噪音管制法第八條【詳細講解】

第七名:以車種分流的交通規劃(6.2%)

兩段式左轉、禁行機車、禁行國道、禁行蘇花改南迴改,以上這些令人無奈的交通政策都來自台灣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的車種分流交通規劃法,若採用和世界接軌的車速及車向分流,在規劃上將所有動力交通工具一視同仁,所有當前的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無奈多數民眾對於路權議題並不關心,政府也不願意正面回答,台灣在道路平權的奮鬥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世界各地的主流交通規畫方式為車速分流「快車靠左,慢車靠右」加上車向分流「左轉靠左,右轉靠右」。

【延伸閱讀】
【騎士才知道】全系列

站長的話
Moto7「騎士才知道」系列感謝騎士們協助我們完成統計調查,我們的資料來自近三百位的車主,資料再由編輯加以統計完成,請大家多多支持我們的「騎士才知道」系列!



特色文章


1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