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Showing 2 of 2

Scrambler 1200可以用於平時在都市騎乘,一到週末就讓人能盡情享受林道之旅,甚至興致一來時,還可以直接就騎去參加越野賽事等,是一款讓人感覺到有各種可能性的全方位車款。

融合堅固與設計性,使用鋁合金加上塑膠材質的把手護弓。

車身側邊的車名採用能散發出高級感的鋁合金製拋光加工。

使用雙重設計的雙人坐墊。

照片中間的是配備Inspiration Kits的版本,將前土除上移並安裝上保險桿等零件後,讓Scrambler 1200的整體氛圍更加偏向越野車。

超越車款限制的底盤裝置與雙腳著地性

Scrambler 1200的前輪採用21吋、後輪則是17吋,搭配上前後全可調的懸吊裝置(前輪為SHOWA、後輪是OHLINS),而最讓人吃驚不已的則是懸吊的行程量,因為「XE」版的前後有250mm、「XC」版也有200mm,實現這種類型車款一直以來從未有過的懸吊行程,也順勢證明了它在越野騎乘方面的性能之強大。

在前輪配備了2個Brembo製的M50輻射卡鉗。

已經不太容易能看到的Ohlins製的超長行程雙槍後避震,外觀雖然保持典雅造型,但內部零件則全都採用最新規格。

至於令人在意的雙腳著地性部分,實際跨坐上去後會發現,「XC」版(坐墊高度840mm)的膝蓋能夠稍微彎曲,「XE」版(坐墊高度870mm)則是腳後跟會稍微懸空,但比起一般的冒險車款來說,雙腳著地性還是非常優異,且把手位置較高、坐墊較平坦且修長,騎乘姿勢可以說是有考量到越野騎乘時的操控問題。

XE版的把手寬度較寬、車高也比較高,完全就是越野車的設定,看起來非常帥氣有型。

「Scrambler 1200」研發人員訪談

除了參加發佈會外,筆者也有幸採訪到Scrambler 1200的研發負責人Steve Sargent先生,以下就為大家送上訪談內容。順帶一提,Steve Sargent先生從2019年賽事開始也擔任Moto 2專用3汽缸引擎研發的產品經理,並且在不少超級運動車款的研發專案中都擔任了重要角色。

Scrambler 1200的產品經理Steve Sargent先生。

Q:請告訴我們Scrambler 1200車系一開始的研發概念。
A:從3年前推出新款Bonneville車系開始,我們就一直想要打造一台融合T120的傳統、存在感及能表現出Street Scrambler車系般輕快騎乘表現的車款。

從性能方面來看,競爭對手是冒險車款

Q:最近摩托車業界的熱門是Scrambler車型,請問Triumph的Scrambler 1200和其他廠牌有什麼不同?
A:的確,現在全世界正流行著Scrambler車型。但是,很多車款其實都只是名義上的「Scrambler」,內在性能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懷疑,而我們推出的並不是只有Scrambler外型的車款;實際上,我們比較的車款並不是市面上現有的Scrambler車型,而是把冒險車款拿來作比較。
Q:所以在騎乘性能方面會與一般的Scrambler車型截然不同?
A:不只是騎乘性能上而已,我們也非常講究包括歷史、傳統這種內涵的「貨真價實」。

Scrambler是主打越野性能的「real deal 」。

推薦給追求傳統造型及文化價值的人

Q:請告訴我們在研發時遇到了哪些困難。
A:雖然問題多到數不清,但最困難的還是在排氣管的部分,因為在不破壞Scrambler造型的前提下,要如何在有限空間內設置排氣管是這次最大的課題,我們為此反覆不斷地進行試驗摸索,也因為Scrambler 1200是搭載並列雙缸引擎的車款,所以沒辦法像單缸引擎那樣簡單了事,因此我們除了將汽缸鰭片稍微做了調整切削、車架也改成比較修長的設計等,總之就是使出渾身解數地想盡辦法來解決排氣管的安裝問題。
Q:請問「Scrambler 1200」適合哪種類型的車主?
A:Scrambler 1200相當適合推薦給除了重視騎乘性能方面以外,還會在意車輛造型、歷史及文化價值等各方面因素的人,請務必要來嘗試一下!

越聽越讓人覺得興致勃勃的新款「Scrambler 1200」,雖然目前尚未確定引進亞洲地區的時間及售價,但是如果快一點的話,說不定在明年春天就能聽到好消息,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Scrambler 1200的登場吧!

本文同步刊載於:<Webike新聞>

特色文章

1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