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推薦文章

不磨腳踏直接過彎

筆者在前陣子偶然獲得機會能騎乘新古典車款在賽道上奔馳,雖然較細長的輪胎及直背式的騎乘姿勢本來就不是為了賽道騎乘而生,但那種享受超高速巡航的感覺其實也很不錯。

翻譯文章授權轉載自:Webike
原文參考:【編輯長專欄】隨著摩托車進化而改變的過彎姿勢

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不過,筆者也發現在過彎時的腳踏會一直摩擦到地面,雖然這是平常騎在一般道路上不太會發生的事情,但是在速度和地面抓地力都特別高的賽道上,車身在過彎時的負荷會變大讓懸吊裝置下沉,結果就是讓腳踏會直接摩擦到地面。

如果讓腳踏一直磨到地面的話,轉彎傾角感知器就會被磨掉,所以也逼得筆者要改變騎乘方式;順帶一提,轉彎傾角感知器就是裝在腳踏下面的棒狀物(也就是俗稱的「棒棒糖」),很多車款的這個部分都是使用螺絲固定,如果過度損耗的話就可以直接更換。



磨到傾角感知器時,就是車輛傾角的安全極限。

所以像平常一樣,筆者先嘗試在過彎時將腰部挪到內側的「內傾側掛」方式,但由於新古典車款本來就不是競賽用車款,所以根本就沒辦法正確地做出動作,反而在筆者移動重心的瞬間產生了讓轉彎傾角變得更深的反效果。

筆者為了找出原因而不斷地測試,最後發現不要將腰部往內移、膝蓋也不要打開,只將上半身往內側靠,也就是只要「內傾」就能不摩擦到腳踏的迅速轉彎,同時也可以讓轉彎的速度大幅上升,讓人可以非常享受在賽道騎乘上。

就算是騎乘新古典車款,只要在騎乘方式和姿勢上下功夫,同樣也能享受在賽道上騎乘的樂趣。



近年來MotoGP的騎乘姿勢也轉變成內傾

內傾能讓轉彎傾角變小而且還能增強迴旋力,相對於內傾側掛是以腰部為中心移動重心,內傾則是藉由騎士的上半身連頭一起向內側靠,以發揮更好的重心移動效果。

筆者到目前為止所說的概念,應該有很多讀者一看就能馬上了解吧!在觀看MotoGP時,應該可以發現包括Marquez和Rossi等車手現在都不採用內傾側掛而是採用內傾的姿勢過彎,這是因為參賽車與輪胎的性能明顯提升再加上電子控制系統的進化,所以可以在不挪動腰部位置、膝蓋不張開的情況下,轉彎傾角也能變得很深。

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最近MotoGP參賽車的轉彎傾角據說可以超過65度,這已經可以說是沒辦法分辨到底是傾斜車身還是摔車了(笑)。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從這些以物理學上根本不可能再傾斜的摩托車中搾出更多的迴旋力,所以車手才會採用內傾的過彎姿勢。

順帶一提,在參賽車採用二行程500cc引擎的1990年代,車手將頭部固定在儀表板附近,藉由腰部大幅度移動到內側的正統派內傾側掛(也可以說是過時)過彎姿勢才是主流,但這是因為當時不論是參賽車還是輪胎的性能都還只是在發展中,更不要說根本還沒出現的電子控制系統,所以車手們才會這樣做。也就是說,內傾側掛是因為車手自己經常需要控制住不安定的參賽車,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騎乘姿勢。

圖片來源/MotoGP官網:http://www.motogp.com/。

從車手後面看過去像是彎成「ㄑ」字型的背影,然後騎乘姿勢也比較挺直的時代,像是Kevin Schwantz與Michael Doohan等昔日傳奇車手的身影真是讓人超級懷念。



騎著「白摩托車」的日本警察的騎乘姿勢是?

換個話題,大家其實也常可以在日本的電視劇中看到內傾的騎乘姿勢,那就是騎著白摩托車的日本警察。警察在執行一般巡邏勤務時當然都會坐得非常筆挺,但在像是警車運動會上的計時賽中,他們過彎時的姿勢沒有例外地一律都是內傾,將肩膀像是要撞過去一樣地將上半身大幅度向內傾斜的特別姿勢,也就是所謂的「白摩托車姿勢」。

騎乘白摩托車的警察會藉著內傾姿勢來同時兼顧安全性與迴旋力。

會有這種「白摩托車姿勢」的原因是因為依照運動會的規定,包含腳踏等車身零件只要接觸到地面的話都會嚴重扣分,而這個規定則是為了讓這些騎乘白摩托車的警察們在不管任何狀況時,都能安全且確實的完成任務。

這些騎著配備一般輪胎且車身又大又重的白摩托車的警察們,不管是雨天還是未鋪設路段都得出動,可說是道路騎乘的專家,也就是說為了安全駕駛,他們沒辦法採用內傾側掛的騎乘方式過彎,或者說是絕對不能這麼做。雖然有點不著邊際,但騎乘姿勢具有其必然性,所以才需要配合摩托車的狀況做出相對應的騎乘姿勢,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內傾,只要能有效地活用內傾,想必就能實現安全又快樂的騎乘體驗。

本文同步刊載於:<Webike新聞>



特色文章


1

留言功能已關閉。